第一事業部 郝金玲
老舍先生說:“好文章是改出來的”??沙懳恼?,不時在《常青人》報投稿的我,卻一直沒有養成這種好習慣。每次投稿時,總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,一投了之,等著編輯去改。意識到這點后,后來我寫完文章,就不急于投稿了,而是先讀上兩遍,發現問題,再一一修改。前后對比,發現自己的文章相對精煉多了。其實,之前都是一個懶字在作怪。下面,是我修改文章的幾點體會:
一是標題立意要新穎。標題如同人的眼睛,如果提煉的好,直接影響著讀者看文章的興趣,由此說明,標題在整篇文章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。所以,在我們下筆之前,一定要反復斟酌題目,力求“標新立異”。
二是主題思想要“豐滿”。文章寫得好不好,觀點鮮明與否很重要。就是你寫出的文章,要讓讀者知道你想表達什么內容。當一篇文章寫完后,首先作者要認真地多看幾遍,所寫的主題思想明不明確,就要認真的思考和斟酌,觀點不明了的,不惜推倒重來,只有“豐滿”了主題思想,文章才能抓住讀者的心。
三是段落要前后照應。文章是由段落組成的,每一個段落都要相互連接,相互照應,不能脫接,要一環扣一環,承上啟下,做到層次分明,使讀者感到親切自然。
四是要精心修改。一般初寫文章者,總是絞盡腦汁,用大量的詞匯,看上去文縐縐的,讀罷,令人生厭。我的體會是,文章應當是越改越精,越改越順。甚至要忍痛割愛,不惜刪掉你精心打磨的句子,是“腫瘤”就堅決砍掉,使其通俗易懂,自然親切。文章是改出來的,像老舍這樣的大文豪都奉行這個理,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認真修改自己的文章呢?